孙思邈医学名言

2020-03-06T10:51:19 高中诗词

[孙思邈名言]好诗文网为您精心整理的医圣孙思邈名言 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全生之德为大。业济含灵,命悬兹
孙思邈医学名言
  [孙思邈名言]

  好诗文网为您精心整理的医圣孙思邈名言

  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

  全生之德为大。

  业济含灵,命悬兹乎。

  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阳德乃敷,阴功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

  金之得盈,福之已竭。无义之福,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

  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判处针药,无得参差。

  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

  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

  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虚而损之,通而 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思韫入神,神存心手。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

  知治身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况乎身灭覆宗之祸,不绝于世哉!

  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

  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

  鬼神盖不能为人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

  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德不足是以贫马,心不足是以死马!

  贼而得之者祸也,幸而得之者笑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旨约而瞻广,业少而功多。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四百四病,身于自造,本非由天。

  形体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灾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养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惰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贷下殖;子无畏则忘孝;爷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功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省皂纵欲快志,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知足自慎。

  食啖鲜肴,务令简少。

  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不佳。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予防诸病也。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知足自慎。

  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浪,人之生灭,事可同然,万法皆空,何不悟矣!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

  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贼而得之者祸也,幸而得之者笑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居其富而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

  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

  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

  知治身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

  鬼神盖不能为人祸,亦不能致人之福。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四百四病,身于自造,本非由天。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形体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灾

  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全生之德为大。

  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

  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判处针药,无得参差。

  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循经方,耄及之年,竞三余而勤药铒。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味,省皂纵欲快志,得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身体常使小劳,则可百达和畅。

  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德不足是以贫马,心不足是以死马!

  养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惰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贷下殖;子无畏则忘孝;爷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功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

  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一事长于己者,不远万里,伏膺取决。

  食啖鲜肴,务令简少。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金之得盈,福之已竭。无义之福,于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

  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

  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

  半醉酒,软枕头,暖盖足。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若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嗜欲煎其内,权位牵其外,其于过分内热之损,胡可胜言,况乎身灭覆宗之祸,不绝于世哉!

  阳德乃敷,阴功乃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旨约而瞻广,业少而功多。

  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

  晚而自保,犹得延年益寿。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溢之,虚而损之,通而 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

  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所以病苦,人自作亡,非关运也!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大醉。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

  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不佳。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予防诸病也。

  食毕当行走。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业济含灵,命悬兹乎。

  寻思妙理,留意钻研。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思韫入神,神存心手。

  推荐阅读:

  [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管子名言][屈原名言]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链接:

  https://www.haoshiwen.org/view.php?id=76955

  孙思邈的古诗大全

  

作者介绍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享年142岁。

  天资聪颖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修行终南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他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应诏入京

  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碍于情面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说徒弟好学,年轻有为,高宗就应允后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退隐五台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