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语名句五十

2020-03-06T10:51:35 高中诗词

好诗文网整理出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孔子的名句118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经典论语名句五十
  好诗文网整理出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孔子的名句118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

  【译文】: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那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你。选用不正直的人,罢免那些正直的人,人民就不会信服你。”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译文】: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佾,音逸,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

  【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曲时说:“美极了,也好极了。”谈到《武》这一乐曲时说:“美极了,但还不够好。”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译文】:如果早上明白了人生的意义,那么,就算晚上会死去,也是值得的。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译文】: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论语》)

  【译文】:如果做什么事都以对自己有利作为标准,肯定会招来很多怨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译文】: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

  【译文】: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杇(Wu):同“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我有个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君子周急不济富。(《论语》)

  【译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巧言令色,鲜亦仁!(《论语》)

  【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论语》)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论语》)

  【译文】: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译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没意义。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译文】: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译文】: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译文】: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

  【译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译文】: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译文】: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译文】: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译文】: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

  【译文】: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译文】: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

  【译文】: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译文】: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

  【译文】: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面临重大考验有气节而不动摇屈服。这是君子一类的人吗?是君子一类的人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论语》)

  【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

  【译文】:(虽然是简陋的地方),但只要君子在这里居住,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论语》)

  【译文】: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译文】: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稳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志趣不相同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译文】:三军可以改变主帅,普通人不可以改变志向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文】: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文】: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有教无类。(《论语》)

  【译文】: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译文】: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译文】: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译文】: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译文】: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译文】:(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对事情感到迷惑,仁爱之人不会忧愁和担心,而勇敢地人没有什么恐惧的。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

  【译文】: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寝不尸,居不容。(《论语》)

  【译文】:睡觉时不要直挺着象死人,在家闲住时不要象正式场合那样严肃。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译文】:没有侍奉好人,怎么侍奉好鬼?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译文】:尚未知生,何能知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译文】: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译文】:《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译文】: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译文】:富贵如果可以求得来,就是执鞭的低贱工作,我也愿意做,如果不可求,还是顺从我自己的喜好。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译文】: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译文】: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译文】: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文】: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译文】: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文】: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译文】:向前看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译文】: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文】: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推荐阅读:

  [论语名言][论语十则][论语七则]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章链接:

  https://www.haoshiwen.org/view.php?id=76969

  孔子的古诗大全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