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静作文三篇
篇一:守静 我凝神伫立在窗前,看青灰的道路、房屋、树木默立在风中。雪花悠然地飘着,一派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姿态,它像一位好脾气的画家,轻舞漫卷,随性点染一片,两片,三片……我仿佛听见“小白云”划过宣纸时沙声的呢哝。许是担心雪太厚、太白、太单调,行人在雪路上踏出数枚大小不同,凹凸有致的印章,散乱的,无章法的,让人猜不出是小篆还是行草。随后,路灯亮起来了,黄晕的光投在雪上,反射出嫩嫩的淡粉色,我的心怱地一下溢满了轻柔完美的芬芳。
在这样静谧安适的黄昏里,我忍不住要落泪,心底生出一份要守住这份宁静的执着。于是,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叶小舟,我把周遭幻化成澄明的湖水,所有的喧嚣潮水般退却,所有的繁华隐匿在云山雪外。我迷惑着,我是不是已经开始老去,不然为什么不希冀奔驰,卸去了热情的鞍鞯?为什么沉溺在思索和记忆,婉拒着笙歌和夜宴?蓦地,脑子里浮现出王维的那首“静的绝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年少时只知道咿呀诵读,全不解其中味道,此刻才全部释然,并目驰神往。而他的另一首诗更令我欢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复相照。其闲适、雅静的情怀,有几人能够真正解得?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万籁俱寂,世间独留自己,相伴的是明月一轮,清风一束,环视周围,无宠无辱,无争无斗,更是物我两忘的至真境界。
哦,静原来是一块温润的玉,不见其灿烂、耀眼,却以其沉郁凝重换得无数拍案击节,视之令人屏气,抚之令人喟叹,梦之令人无语。静以利思,静以立志,静以制怒,静以陶情。于暑热中守静,心神恬适,自然清爽;于闹市中守静,不囿于眼前纷扰,真淳自在,天辽地宁。至于静如处子,更是幽远深邃:人的处境究竟是苦是乐,常常无法判断,人的成败得失,更是无从断言。谁能肯定自己历尽艰辛达到的某一点,就真正拥有了快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又给后人留下一个智慧的提醒:人须常常置身于静中,在静思反省中校正生命的坐标,在简单朴拙中,寻找并坚定自己的方向,人唯其静下心来,方能守得住理想。如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则必会南辕北辙,两手空空。这是多么真粹的思想!
醒悟之余,我为自己调弦试音,为那些曾经不与人同的行为也找到美丽的借口:在树影斑驳的山间,我与自然万物进行无声的交谈;执一只快被人遗忘的钢笔仰偃在标点和方块字汇聚的河流中,我对生活做理智的观照;夜深人静,挑灯读书,我与书中的灵魂碰撞思想的火花;拈一枚针,我曳着想像连缀十字绣的方格,在时间的长河上将美的瞬间打捞。如果真的可以,就这样守着宁静老去,也好!不需猜忌,忘记争斗,删除窥视,褪去面具,让所有的生命航行在没有曲折的河道,让所有的表情都是真诚的微笑。
如果真能就这样守着宁静,多好!
篇二:守静 世间繁杂之事甚多,惟有守静才能维持内心的纯净。守静、读心、悟道,于静中涌出泉思,于静中遁得智行。
守静之人,必气宇非凡,其心之所欲,意之所念难以掇取。弘一法师于佛地守静,不沾染一丝杂尘,将本质的理、念、思归结于心,清静守静悟禅悟道。虔诚的高僧往往深明守静之理,进而修成正果,令世人景仰。
静,是一种近乎空灵的境界。守静,即守护本真的内心,于静中直面心灵。许多书法大师在创作前有一番讲究,静身、明神,几近虔诚的冥想与凝悟后,一挥而就,大气磅礴。此诚为守静。守静是为了积累心中的灵气,为了沉淀更深厚的灵感与意蕴!
执着于守静的人必有一番成就。主席老人家就是一位典范。他年少时,生活条件艰苦,学习常在喧嚣杂乱的集市上进行。外界的热闹喧哗影响不了他,他的思想与书本内容契合,他的心中静谧,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因守静,他拥有一个既安静又纯净的内心世界。以至于在一生的戎马倥偬里,他总能指挥若定,在静思后作出精妙绝伦的决策,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心浮气躁现象的蔓延,守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也便有了静心以进取的意义。
无论多么忙碌,我们都应该懂得适时地守静。偶尔放下心灵的重负,抛弃一切杂念静心遐想,守住心中的那份宁静。于静中找到释放压力的基点,于静中感受久违的轻松与自在,与静中畅想一下光明与未来!守静,积淀智慧和力量,并付诸行动,达到更远的目标。
去阅览古籍吧,静静地,在那些先贤留下来的道义中,找到自己与其的契合点,时而思考,时而凝神;去山中踏青吧,静静地,在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色前,聆听树叶沙沙,河水淙淙……
当然,守静不一定要靠这些外物,真正懂得守静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最明静的自我本心,相信静的力量,相信自己!
“非宁静无以致远”,守静、致远,在静中,让思想飞得更高,让行动走得更远……
篇三:守静 古人有一句养生之道,道是:“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前半句每每读来不服,如何要“心忙”呢?“忙”之碌碌似“亡心”,正如“盲”之“亡目”也。若欲摄浮气,唯有守静而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守静作为修身之道,是先辈留下的教诲,传承已久。何谓“静”?若说“静”即无言无声,则必不知此中三昧。绝对的沉寂便是无垠的荒漠,长不出油油的春草,淌不出浅浅的溪流。“守”之何为?正如唐诗“鸟鸣山更幽”一派盎然生机之妙,守静亦非“一鸟不鸣”的空寂,而在于静思与静心。
西方也有一句谚语,译作“静水流深”,这便可作静思的注脚。在沉静的思索中,纷繁的思绪如飞湍瀑流,一遇出峡的豁口,便在冷峻山岩的束约下,流成一汪平静安和的春水了。那静静的水流并未腐成一潭死水,却在内在的激荡中磨洗河床,愈流愈深。所以孔子叹“予欲无言”,无言背后便是犀利的洞见。
而诸葛孔明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但有静思之深,还有静心之远。《三国演义》中叙“刘玄德三顾草庐”,刘备见卧龙岗草堂上孔明自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时,心中暗叹。毛批说:“淡泊、宁静之语,是孔明一生本领。非极闲极冷之人,做不得极忙极热之事。观其后来行事,皆在闲冷中积蓄得来。”此言得之。若无昔日静心之观,如何能有致远之见,在金戈铁马、风云际会的乱世守得宁静与智慧?这般本领,关羽、张飞有乎?孙权、曹操有乎?
观孔明之行事,还有一处发人深省:所谓守静,亦非迟钝无为、退而避世。静时可深思沉守,若处子;动时则当机立断,勇担当。而常人最难同时做到这两点。《人物志·体别》中云:“沉静之人,道思回复。精于玄微,失于迟缓。”多少守静之人,虽在精微的道义上所得颇丰,却往往失在了行动迟缓上!我说:真正守静者,必能相时而动。动静之间,并非截然对立的两方。能者转化之。
守静,当是人一生本领。
以静气为话题的作文
2020-03-05T10:44:59 高中作文
守静作文三篇-篇一:守静我凝神伫立在窗前,看青灰的道路、房屋、树木默立在风中。雪花悠然地飘着,一派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姿态,它像一位好脾气的画家,轻舞漫卷,随性点染一片,两片,三片……我仿佛听见“小白云”划过宣纸时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