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餐粒粒

2020-03-06T10:41:21 高中诗词

出自唐代诗人李绅悯农ThePeasantschūnzhǒngyīlìsù春种—粒粟,Eachseedthatssowninspringqiūshōuwànkēzǐ秋收
知中餐粒粒
  出自唐代诗人李绅<悯农ThePeasants>

  chūnzhǒng yīlìsù

  春种—粒粟,Eachseedthat'ssowninspring  qiūshōuwànkēzǐ

  秋收万颗子。Willmakeautumnyieldshigh.  sìhǎiwúxiántián

  四海无闲田,Whatwillfertilefieldsbring?  nóngfūyóuèsǐ

  农夫犹饿死。Ofhungerpeasantsdie.  chúhéyuēdāngwǔ

  锄禾曰当午,Atnoontheyhoeupweeds;  hàndīhéxiàtǔ

  汗滴禾下土。Theirsweatdripsonthesoil.  shuízhīpánzhōngcān

  谁知盘中餐,Whoknowsthericethatfeeds  lìlìjiēxīnkǔ

  粒粒皆辛苦。Isthefruitofhardtoil!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4.子:指粮食颗粒。

  5.四海:指全国。

  6.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7.犹:仍然。

  8.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9.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翻译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赏析  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李绅的古诗大全

  

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