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

2020-03-06 10:39:32 高中诗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南宋词人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南宋词人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英文翻译

  Tune:SongofUglySlave-WrittenonthewallonmywaytoBoshan

  Author:--XinQiji

  Whileyoung,IknewnogriefIcouldnotbear;

  I'dliketogoupstair.

  I'dliketogoupstair

  Towritenewverseswithafalsedespair.

  IknowwhatgriefisnowthatIamold;

  Iwouldnothaveittold.

  Iwouldnothaveittold,

  ButonlysayI'mgladthatautumn'scold.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的古诗大全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高中诗词]相关推荐
  • 近代吴歌 独曲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

    4
  • 【春宵一刻值千金】

    chūn xiāo yī kè zhí qiān jīn春宵一刻值千金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下平十二侵】今平平通仄....

    3
  • 【满城尽带黄金甲】

    n chéng jìn dài huáng jīn jiǎ满城尽带黄金甲古仄平仄仄平平仄 ◆甲【入声十七洽】今仄平仄仄....

    3
  • [感动的名言]

    好诗文为您整理的关于感动的名言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感动就是生活。——....

    3
  • 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南宋词人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

    3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hé xiū zǒu ,yǐ n huí shǒu,què bǎ qīng i xi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古通平仄?仄....

    03-06
  •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qín sè zài yù, bú jìng hǎo??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平仄仄仄?仄通仄仄◆好【上声十九皓】....

    03-06
  •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yí yán yǐn jiǔ,yǔ zǐ xié lǎo??宜言饮酒,与子偕老古平平仄仄?通仄平仄◆老【上声十九皓】今....

    03-06
  •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wǒ yù yǔ jun xiàng zhī,zhǎng ng wú jué shuāi??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古仄仄通平通平?....

    03-06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tóu wǒ yǐ guā ,bào zhī yǐ qióng jū??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古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

    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