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育的事迹
1、耐人寻味的答案在上海的一次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
2、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3、花园中的“美育”
丰子恺做学生的时候,曾被李叔同安排管理学校小花园。他观察秋菊,黄的、白的、红的,觉得好看。联想屈原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更加喜爱菊花。秋风吹过,倒了几株,顿觉伤情,便一一扶正。这一幕被李叔同看到,从此便对丰子恺刮目相看。后来,丰子恺成为了李叔同门下最出色的弟子。
关于美育的作文素材摘抄
1、诚然,美育的娱乐与审美功能不可否认。美育即通过美感教育培养人们体验与感知美的能力。声色犬马中美的成分为人们娱乐自我与放松身心提供了休憩之所,“桃之夭夭”里审美欣赏为人们增强感知与升华精神提供了前行航道,说明娱乐与审美以其轻松愉快的特点广为接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美学素养,亦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2、然而将美育拘囿于娱乐与审美又实在局蹙。
毕竟,物质条件的丰盈为美育普及提供可能,同时助长了美育的过度娱乐化,使其沦为青年躺平的温床和享乐的工具,如网络段子中古人“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现代人语竭词穷的两相对比,凸显了虚假美育下无所得的内心;
而审美仅仅作为个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评判并不具有“普世性”,缺乏社会性的美育引导便只能停留于精神愉悦层面,无法确保对美的情操、品格和素养的实质增进作用。
3、培养品格、完善人格则是美育的宗旨。
美育通过教育个体对美的正确感知,使其在心中形成正确价值排序,推动人生良性演进,通往明朗生命出口。
樊锦诗在精美神秘敦煌石窟的美育熏陶下培养奉献人生与艰苦奋斗品格,扎根大漠成为“敦煌的女儿”;
而她对考生钟芳蓉走上考古之路的影响展现了青年追逐梦想健全人格的社会趋势,更是另一种美育形式,体现了美育在社会的葳蕤蓬勃,赓续绵延。